双随机:海关查验进口监管公开透明化
全国海关自2015年7月实行“双随机”改革;“双随机”抽查模式下需要开箱查验的货物以及负责查验的关员都由计算机随机选定,通关流程完全公开透明。
博裕进口报关了解到,自改革实施一年以来,“随机选择布控”占比已从55.38%升至今年6月的91.95%,“随机派员查验”达到100%,海关应用科技手段,优化运行机制,防范风险能力有了一个飞跃。
“双随机”改革在海关系统率先实行,目前已推广到工商、质检、旅游等行政执法部门,在督办重大项目中也被广泛运用。
海关的‘双随机’查验,流程公开透明,人为因素干预少,本地、异地企业一视同仁,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早前,一批货物被海关随机布控抽中,要进行实货查验。现在查验关员都是系统随机自动派单,在派单前都不会知道谁来查这票货。
很快,就有查验关员收到系统派单,这票货被随机布控,由收到派单的关员进行查验,并请货主配合。
海关查验记录单上查验要求、开拆数量、抽样方式等都由电脑设定好了。
经过仔细查验,这批货物正常,查验关员在现场直接书写查验记录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反馈查验结果。
“双随机”包括随机选择布控和随机派员查验两方面,分别解决进出口通关环节中“查谁”和“谁查”的问题:
——“查谁”,海关在对进出口报关单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明确的业务参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由计算机自动随机选定需查验的报关单。
随机不随意,“双随机”保证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实施“双随机”后,单票货物通关时间比过去大大缩短。
“双随机”改革,让海关布控查验的管理理念、工作模式、人力资源配置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改革之初,一下子将决定“查谁”“谁查”的权力由关员转移给电脑,很多人不理解。如今,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海关监管效能提高了,关员的成就感也稳步增加,对“双随机”形成了共识。
据了解,改革前,一线关员现场布控就像凭经验“叉鱼”,谁去“叉”对布控质量有很大影响。推行“双随机”后,应用大数据,结合专家集体智慧,计算机编码布控就像‘织网’。不断优化的“渔网”比“鱼叉”更聪明,布控效率大幅提高。
实行“双随机”前,现场关员即决式布控较多,实行“双随机”后,用机器来决定“查谁”“谁查”,其实也保护了关员们。由计算机根据风险分析自动选定需查验的报关单,从制度设计上彻底堵死了“人情货”。
全国海关自2015年7月实行“双随机”以来,“随机选择布控”占比已从55.38%升至今年6月的91.95%,“随机派员查验”达到100%。海关应用科技手段,优化运行机制,防范风险能力有了一个飞跃。
“双随机”是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增强了监管科学性和执法公正性,也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重要途径。实行“双随机”后,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顶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执法人员也必须阳光执法。
“双随机”激励企业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资质。计算机通过对查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定期提示布控人员进行规则优化,查验结果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用等级,影响今后的查验率。
“双随机”提高通关效能,减少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往,企业递交报关单后,海关才能进行风险分析,海关人员的人事变动都可能影响布控率;现在,海关提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自动识别风险。这大大稳定了企业预期,减轻了企业压力。
“双随机”的好处不止于此。现在电脑布控,发挥机器对人力资源的替代效应,精简了人员,将部分人员充实到一线查验,缓解了查验人员紧缺状况,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企业守法便利、失信惩戒,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通关时间已缩短十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整体通关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双随机”改革在海关系统率先实行,目前已推广到工商、质检、旅游等行政执法部门,在督办重大项目中也被广泛运用,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经验。当然,也要看到,这项改革尚处在推广初期,全面落实 “双随机”,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理念,尽快推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必须下功夫克服“随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方案,密切“双随机”执法同政务公开、企业黑名单等制度之间的联系,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应完善严格的问责和惩戒措施,做好自我约束。
必须下功夫克服“惰性”。有的基层单位执法力量薄弱与监管对象众多的矛盾突出,对于推进“双随机”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期待这些地方和部门加强人员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充实执法队伍,尽快把“双随机”的各项措施实化、细化、强化,让这项改革惠及更多企业。